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出發一趟旅程總是會有行李需要打包,不管旅行的天數長短,

儘管我多期待有一天我搭飛機的時候是一身輕盈,但這願望通常只有在剛出國的那趟飛機上實現,

長大後還會不小心多了一台筆電,或是已經提了一些在免稅商店買的哩哩摳摳。

(我是沒辦法想像把筆電托運的人,也不是因為在飛機上要用,只是總覺得托運不安全)

 

而我是Last minute packer,不管為旅行新買或是準備了什麼,

我總是到最後一刻才會開始打包,這動作通常會在出發前睡的那一覺前才完成。

(意指:早上飛就是凌晨打包,晚上飛就是下午左右打包)

因為要帶的東西很多,最後一刻一起裝好才知道怎麼放比較好,省得收來收去

後來國內旅行更是早上才起來裝東西,畢竟環境那麼熟悉,缺什麼再買就有啦~

 

不過能這樣做,我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算是打包的很習慣,也大概知道自己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。

而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,從高中一直到上大學外宿以來,我就擁有自己的行李箱的關係。

我老爸老媽屬於會提醒我該準備什麼,但也就不會干涉我要準備什麼的那種,

大一幫我把東西載去宿舍後吃頓飯就回家,再下一次我爸來台中就是大四畢業搬回來了XD

 

準備去留學的時候,因為家裡的行李箱都是舊式的,夠大但是太重,會佔掉我不少公斤數。

留學生要準備的東西當然不如度假時輕鬆,加上第一趟去也不知幾時會返家,

在PTT做了不少功課,最後到店頭實際去扛了一個Samsonite的行李箱回家,

付錢的當下還真的覺得阿這行李箱也太輕了,薄薄的紙鈔換來薄薄的箱子...

在這之前我的人生沒想過一卡行李箱會這麼貴,但後來這個箱子跟著我去了很多地方,

以耐用程度和使用狀況來說,已經完全值回票價。 

現在工作之後才真的意識到這品牌的好處,雖然我還是不習慣用現在流行的硬箱,

可擴充的軟箱不僅在空間上有點餘裕,軟箱感覺緩衝力大些,可提供給我一些安心感。

 

行李箱裡面的物品,我通常會用衣服墊底做緩衝,最上面拉鍊層也習慣蓋層外套。

若是液體的東西我外面一定會先用塑膠袋裝好,再用衣服包住瓶身以策安全。

其他能打散的包裝我盡量不留盒子(送人禮品和吃的東西除外) 

易碎物品我盡量包妥放在行李箱正中心位置,至今還沒有意外發生過。

 

另外分享一下我個人的Check List,有這些基本上就夠用了,可以好好的度過假期。

1、護照、簽證、機票、錢、信用卡

2、換洗衣物3套+睡衣

3、好走的鞋子一雙(不包含腳上的) 會這樣做是因為旅行走久了之後腳會水腫or比較脹,

    因此我習慣帶一雙較寬鬆且好走的鞋子。

4、方便攜帶的外套和雨傘

5、保養品,我都帶慣用品牌的試用包,此時是消耗這些小包裝最好的時機啊~

    也不需要擔心溢出或是破裂,用完就丟也不用帶回來了~

6、化妝品,帶慣用和基本的就可以。

 

雖然說每次都很想美美的度假,但後來發現除非是長達一星期以上的旅行,

不然我的服裝還真是都簡單到不行,因為隨著旅途疲累就會想要越穿越輕鬆~

唯一帶比較多的應該是去美國那次,畢竟去了一個月,

在當地買衣服也有點可遇不可求,在紐約時又想要時尚一點,天氣又冷...

印象中我好像帶了兩雙鞋、三條裙子、五六件上衣和兩個包包之類的,

所幸那時候搭長榮,行李公斤數還蠻多的,我最後在德州多買了一個行李箱裝回來...XD

咳咳,希望明年的美國行不會這麼誇張XD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ystalcho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